其实在国外能不能留下来,多半是看孩子的,孩子不行,看不到希望就回流了,不然基本都会留下来。
这两天推上比较火的那个在澳洲给老人洗屁股的帖子,真实性100%的,负面评论那么多,只是因为有一些东西,作者没有写出来罢了。
这个作者的情况,和我一个已经回流的房客相当相似,如果用这个房客的例子,把这个洗屁股贴一些东西补全了,相信国内的人不至于说作者矫情。
首先说一下,这里描述的国外老年人护理中心的工作,绝对真实的,因为这种中心的义工时间,是医学院面试的敲门砖,所以很早我就带女儿去干过义工,当然,结果就是女儿打死也不打算学医,因为实在太恶心了,是的,就是这么恶心的。
两个人用吊车把老头老太吊起来,然后摘掉纸尿布,用水把屁股冲干净,再吹一下热风,换个新的纸尿布包上,再放到床上完事。有多臭不说了,还有很多老人会憋着,专门等到摘掉尿布的时候拉,(不然包一天太难受),不描述了,否则一天饭钱可以省了,种种可怕,真的是一摸一样,护工移民的护工工作有多不堪,那个帖子其实还是有所保留的,正常体面人干不了的。
正因为这个工作太差,而且工资不高,所以永远缺人,那怎么办,只有可以办身份一条路来吸引人来干了。以本地目前的政策,1800小时语言加护工培训,再工作3000小时,就可以拿到枫叶卡,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。看起来,土澳的政策应该也是类似。
因为本地是法语区,所以语言对于中年人是比较难的,(或者说,对所有人都难),我这个房客,在国内是小地方考的北医大,后来被北大合并了,就成了北大的,留了北京,有个稳定的医院工作,但是孩子不行,中考海淀六小强都没有考上,想想,就决定办出国留学了,留学的是妈妈,真的很能读书,所以两年时间,1800小时的语言和职业培训搞定,拿到了护工证,这个,比起很多同样年纪的,真的很厉害,至少有一半人语言就过不去。当然,她原来是医生,那种器官身体位置,症状描述的单词,本来就会的,所以不算太难吧。
但是,拿到护工证三四个月,她们就回流了,其实也原因并不是她做不了护工,考证通过第二天,十几个工作岗位等着的,最后回流的根本原因,是两年了,她儿子出了欢迎班,考本地8所比较好的私立学校,全部扑街,最后妈妈因为孩子也就这样了,放弃了,花了50万人民币,熬了两年,回去了。
因为房东不希望换房客嘛,所以和她聊了很多次,这种捏着鼻子坚持一年多,就可以拿到身份,为什么要放弃的事儿,和那个土澳白领放弃移民机会几乎是一样的。
对于她来说,现在回流是止损,还可以回原单位上班,而孩子呢,英语法语也基本上都学好了,未来可以留学法国,大学也是不要什么学费的,这个已经比未来大学留学加拿大便宜了,反正,自己的北京户口,体制内工作来的不易,放弃舍不得。既然身份以后靠孩子自己解决,就没必要自己放弃很多确定的东西,来拼这个了。当然,给老头老太洗屁股的工作太恶心,也是一个因素。
如果孩子读书好,可以确定能进世界前20(比如多大),那么父母混个加拿大身份,比起中国留学生,能省很多学费,8千和8万差了10倍,4年节省100多万人民币,但是呢,上不了好大学的话,那上法国的免费大学就可以了,反正没啥差别,都是世界排名靠后的大学毕业。所以呢,自己孩子可以,苦熬一年拿到身份,价值百万人民币,但是,孩子不行,就没这个必要了。算了一下,最终决定回流的。
是不是50万人民币和两年时间白白花掉了?孩子至少学好了法语,多了一条去法国留学的路,上大学不要啥钱,高考之外,还有另外的选择,这个就值回票价了吧。老公和小护士有没有什么问题,是不是必须回家盯着,其实不是很重要的,中年夫妻都懂的。关键还是那个,我学霸父母,能把孩子推到上麦吉尔大学医学院,他以后能成名成家赚大钱的话,我们怎么都值了。这一点出来的目标完全达不到,就没有必要硬扛了。
北漂过的人,多半会有一个“户口”的痴迷……而她这一趟折腾,其实都是自己太算计了,想省钱,最后把孩子耽误了。
本地是这样的,父母申请的学签,孩子读公立是免费的,所以她自己申请的学签,交父母读职业培训的学费,孩子读免费的公立,这是一份学费。
同时妈妈读书了,孩子也读书了,妈妈还有移民的希望,所以这么走的,大人整个1800小时课程好像是3.6万加元左右,然后孩子一年就小2000而已。
同样的,如果孩子申请留学,父母也是可以来的,但是,孩子上公立学校大约需要1.8万加元的学费,上法语私立学校大约需要2.2万加元学费。
父母没有工签,不能合法打工,但是可以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啥的。
这个房客,最早是在她的培训学校附近安顿的,然后孩子读了市中心附近的公校,实在太差了,一年,妈妈语言都搞定了,孩子还出不了欢迎班,才来租我的房子,无他,旁边的公立学校比较好,她儿子第二年也顺利出了欢迎班。但是……因为前一年在特别差的公立学校耽误了,所以后面想考法语私校(学费5000加元/年)的,全军覆没。而为了孩子上好公校,妈妈每天要通勤3个小时去上她的培训,累的一塌糊涂。
相反,旁边另一套房子的房客,如果说父母比起这位北大(医)的学霸来说,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,国内二线城市,做点小生意,现在也不算景气的那种,办的是孩子读私立的签证,然后孩子来这边读教育质量,管理都好很多的私立,也就是一年两万多的学费,然后父母都跟过来,在华人社区找点活儿干,现在孩子读书完全可以说秒杀前一位的孩子,而父母呢,一年补贴三五万人民币,也够这边的生活和租房了,并不是特别辛苦的那种,毕竟是有点家底的,看到孩子学习好,有奔头,父母不焦虑的那种。
为啥第一个的孩子不如第二家的,归根到底,公立学校尤其是市中心的公立学校实在太差了,孩子要面对的,是一群难民,无法无天整天霸凌别人,谁读书就要拖出去暴打,谁敢管就是穆斯林恐惧,就是种族歧视,你带午饭,鸡腿就被他们抢着吃了,给你个免费大饼说文化交流,你带红烧肉就把你打一顿,从头浇下来说你搞种族宗教羞辱。上课一般不想听,直接把老师打出去,说他们祈祷时间到了,这种情况怎么学习?去找学校,人家说,最好的办法是你融入,皈依他们,一起了就不欺负你了,就这个,人不给折腾疯了就不错了。所以妈妈才宁可自己每天跑3个小时,也要给孩子换学校。但这么折腾一回,真的很耽误孩子,心理创伤和对中国的思念不说了。
第二个就是普通人,正常学习,正常考试,用中国的基础来pk本地快乐教育,然后学习还算比较不错罢了,只是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罢了。如果没啥意外,孩子上麦吉尔是没啥问题的,除了医法之外,应该不在话下。
第二家房客,爸爸心态很好,他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现在的状况,就是我孩子能上北京最好的中学,能参加北京的高考,一样录取线的话,我是不会考虑福利而一定要一个北京户口的,户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教育而已。加拿大的永久居民身份,也差不多如此,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身份,付出太多,孩子好就可以了。
土澳那个一顿输出回流的,要是她孩子真的读书好,其实估计是能忍下来的,让她回流的根本原因,应该还是孩子吧。
对于中年人来说,语言考不过才需要高价找人替考,职业课程读完没工作,才需要高价找人买雇主,这些都是给国外某些人当ATM机的事情,所以,中文的资讯里面,主要都是推这些的,也有我前一个房客那种,学霸能吃苦,可以闯的出来的,但主要整天讲中年人拿身份的,多半还是在找人肉ATM吧。